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中国青年网】西部硬“核”力量吴宏春:推动核反应堆物理软件体系全流程国产化

日期:2025-05-15 17:53 浏览量:

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核工程计算物理(NECP)实验室,荣誉墙上展示着“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等30余项奖励。“这些成果属于我们团队的所有师生。”NECP实验室教授吴宏春说,这是对科研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责任。

西安交通大学自1958年建立核反应堆物理教研小组,到2004年正式组建核工程计算物理(NECP)实验室,核能专业的师生们赓续西迁精神,深耕核反应堆物理研究,几十年来打破技术垄断,实现了核数据库国产化以及堆芯物理分析全过程软件国产化。

吴宏春便是这个西部硬“核”团队的成员之一。自1982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以来,吴宏春经过7年计算数学专业的学习,1989年选择留校投身于核能专业研究。

“我始终坚信,数学应服务于工程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局限于基础研究。”吴宏春表示,当时国家对核能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在他眼中这是一次机遇,他决心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核能专业研究。

回忆当初的选择,吴宏春坦言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把自己所学用在国家所需要的地方。”在他看来,核能发展事关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自己有责任将所学奉献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建设事业。从事核能研究36年,这份决心从未改变。

谈及科研工作面临的困境,吴宏春分享道:“将研发产品真正转化为商用产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将科研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是高校研发团队实现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然而,吴宏春和团队在实践中发现,这并非简单的“最后一公里”,而更像是只走了“一公里”。

吴宏春指出:“学生一毕业,项目就断档”,学生毕业带来的“产品断档”困境,使得早期产品研发需要经过三四轮迭代才能达标。为此,实验室吸取教训,创建了多人协同开发平台,完善核心研发产品在落地过程中的标准化流程。

“好在我们所走的路、所用的方法,都是有效且成功的,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吴宏春感慨道,中国核能起步较晚,核心软件早期大多依赖进口,缺乏自主技术体系。为打破垄断,他和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坐了十年“冷板凳”,完全掌控核心技术,攻克了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卡脖子”难题,又用十年将成果转化为产品。“甚至我们还发挥后发优势,如今已经在某些性能上领先于国外水平。”吴宏春说。

吴宏春透露,未来十年,NECP研发团队计划推动研发成果全面转化落地。同时,依托西部科技创新港,团队将继续深化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我们下一步奋斗目标,就是实现我国核电设计软件的完全自主化。”吴宏春说。

原文链接:

https://news.youth.cn/gn/202505/t20250514_16000223.htm

文字:中国青年网
视频:中国青年网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