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人居学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日期:2025-04-30 10:59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校际交流,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近日,人居学院环境科学党支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环所”)现代环境研究室党支部,开展“推进作风建设,助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主题党日活动,两支部党员及积极分子共计4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地环所刘许柯老师带领环境科学党支部的研究生党员们参观加速器质谱中心。该中心是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及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于2004年7月签署协议联合筹建,是院校间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重要典范。刘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心的核心设备——三百万伏特(3.0 MV)串列加速器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研究生党员们就仪器方面的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地环所任萌老师带领大家到树木年轮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任老师详细阐述了树轮研究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多个树轮样本,生动地讲解树轮采样过程,并深入解析如何通过树轮宽度、密度等指标科学地重建并解读过去的气候变迁历史。师生党员们对树轮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家积极提问,任老师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参观结束后,双方党支部开展交流座谈。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环节,地环所现代环境研究室党支部组织委员邢萌同志作领学发言,系统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重点剖析了违规行为的纪律界定及相应党纪处分条款。全体参会人员通过学习形成三点共识:一是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严守政治规矩与廉洁底线;三是要以过硬作风赋能科技创新,实现党建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学术交流环节,青年学者们作学术报告。任萌博士以“树轮气候学研究的几个案例”为题,分享了树轮研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成果;博士研究生唐慧茹介绍了“祥龙洞石笋团簇同位素重建末次冰盛期-早全新世温度变化”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牛晓雯探讨了“洞穴石笋记录揭示过去690 ka千年尺度季风变化”的科学意义;博士研究生潘良康则从“三星堆文化韧性对四川盆地大旱”的角度,展示了洞穴石笋多指标记录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四场报告既有微观机理的精准刻画,又有宏观规律的深度挖掘,充分展现了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气候演化研究领域的创新实力。

座谈结束后,全体党员赴地环所的石笋实验室和稳定同位素实验室进行考察。人居学院环境科学党支部书记姚远说:“通过实地观摩和讲解,我们支部的研究生党员们对地环所的科研平台和技术优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期待与地环所加强合作。双方党支部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共建为起点,探索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通过融合式党建推进作风建设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勇攀环境科技高峰,以红色动能助推学科发展,共同书写环境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字:人居学院环境科学支部 李悦儿 王路
图片:人居学院环境科学支部 李悦儿 王路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